字體:    護眼關(guān)燈

第3245章 (第1頁)

第3245章

探子想要知道的,甄好已經(jīng)說了。

接下來便是去證實甄好所言是真是假。

大事在即,時間緊迫,探子便不久留,當(dāng)即離開了牧云州的諸侯王府。

甄好回來之后,便住在了諸侯王府。

看著探子行色匆匆的背影,甄好嘴角不由勾起一絲陰冷笑意。

這盤棋,他和蕭權(quán)早就布好了。

回牧云州之前,兩人故意吵了一架,制造出不歡而散的假象。

為了能讓諸侯王在京都的探子能快速地打探到這個消息,蕭權(quán)還讓府上的人假裝不小心說出去。

所以,諸侯王的人再怎么打聽,答案只有一個,那就是甄好與蕭權(quán)真的鬧掰了。

兩人鬧掰,正是諸侯王最想看到的。

太陽東升西落又一天。

諸侯王的人辦事效率也是出奇地高,果然準(zhǔn)備干大事業(yè)的人就是不一樣。

第二天,那個探子又來了,帶著滿滿的誠意而來。

所說的誠意,便是兩箱裝得滿滿的金條。

兩箱金條對牧云州這個寸土寸金之地來說不算多,可也不算少。

看著閃閃發(fā)光的金條,甄好明知故問道:“不知王兄此為何意?”

此探子姓王,與甄好有些往來。

不過這些往來,都是打著他家主人的名義而來的。

大魏各諸侯王之間都有往來,魏白雖然被流放誅神島,而牧云州也有了新的將軍掌管,可當(dāng)時威望比較高的,當(dāng)屬甄家。

所以各諸侯王與甄家一直保持著往來。

此王姓探子乃臺州諸侯王之人。

臺州與牧云州相鄰,因此,它與牧云州的往來自然要比別的州密切些。

這種拉攏甄好之事,自然而然地落在臺州諸侯王身上。

臺州諸侯王本名魏亦冉,乃皇帝皇叔,年齡比魏余大五歲。

城府頗深,與魏千秋相比相差無幾。

不過他沒有魏千秋魄力,也就是說膽量欠缺。

此乃他多年來一直安分守己的原因之一。

至于原因之二,他是想著魏千秋與皇帝斗個你死我活,他再乘虛而入,來個坐收漁翁之利。

當(dāng)然,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忌憚魏千秋。

魏千秋此人手段很辣,勢力大,他養(yǎng)的純武人更是讓人聞風(fēng)喪膽。

跟這樣的人干上,無疑于雞蛋碰石頭。

所以,魏亦冉一直不敢輕舉妄動,采取觀望態(tài)度。

直到魏千秋死了,魏亦冉的心便開始蠢蠢欲動。

是他用白鷺洲和牧云州作為例子,跟其他諸侯說皇帝有削藩之意。

沒錯,就是他慫恿其他諸侯謀反的。

王探子依魏亦冉吩咐,向甄好表明來意,他向四周看了看,確認(rèn)沒人偷聽后,神神秘秘道:“王爺正在密謀一件大事,王爺說甄公子或許會感興趣?!?/p>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