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體:    護(hù)眼關(guān)燈

第646章 (第1頁)

“來說下一件事,全國巡查,臨時考功組,眾愛卿可有人選?”

三年一次全國巡查,巡查貪官污吏,巡查不作為的官員,同時巡查各地惡霸等。

總之就是考公,隨之而來的就是升官或者罷免。

因為農(nóng)歷的二月份到五月份,是播種的旺季,各地播種的時間不一,所以不會在五月份之前就開啟巡查。

萬一出問題,就會耽誤春耕。

在這樣的時代,春耕是第一要務(wù),其他的都要靠邊站,因此還沒有開啟巡視。

一般來說,這種常規(guī)性質(zhì)的巡視,是由御史臺負(fù)責(zé)。

可李承乾說過,要從各部抽調(diào)人手,組成臨時的考功司,而不再全依賴于御史臺。

這又是李承乾登基以來第一次,而李承乾的性格和行為,又決定了這一次巡視的危險程度。

因此,這個問題一提出來,整個大殿都是寂靜下來。

按照以往的慣例,巡視組因為有著最高權(quán)限,體現(xiàn)由小制大的原則。

除了五品以上的官員,需要由皇帝親自決斷,五品以下都可以一言而決。

這個一言而決,必須是整個巡視組都同意,并非是沒有任何限制。

換句話說,地方上從九品到六品,只要一旦被查到問題,該撤職就撤職,該殺頭就殺頭。

但實際的效果嘛,大家都懂的!

畢竟是世家天下,再小的官都可能跟某個世家有關(guān)系。

只要不做的太過分,或者在權(quán)力的博弈之中互相妥協(xié),大多數(shù)都會安然無恙。

這種情況下,能夠真正執(zhí)行到位的,只能說是少數(shù)。

魏征站出來道:“請陛下定下詳細(xì)章程!”

“朕已經(jīng)說過了,總體而言,就是讓天下百姓過得更好!

每個地方的標(biāo)準(zhǔn)不一樣,取和之前做對比。

這個問題,魏愛卿你不是問過嗎?”李承乾面無表情道。

“陛下,臣問的不是這個,臣問的是處置力度!”

魏征把處置力度那四個字,說得非常重,意思很明確。

“處置力度?”

李承乾呵呵一笑,然后反問道:“魏愛卿,難道朕沒有說過?

兩袖清風(fēng),百姓卻民不聊生,此乃無為之官,朕照砍不誤!

家財萬貫,卻百姓富足,此乃有為之官。

只要不貪墨官銀,不貪墨救命糧等,朕也不會追究。

馬無夜草不肥,人無外財不富,水至清則無魚。

只要民心安定,民生富足,朕可以不計較?”

貪官污吏,任何時代,都是制止不了的。

從歷史的下游往上看,歷朝歷代都在制止貪污,甚至還有像明朝那種走入極端的,可效果卻不盡人意。

甚至走入極端之后,反彈極為劇烈。

仔細(xì)一看就能明白,貪污是人性,是貪這個字的延伸,控制貪就相當(dāng)于控制人性,怎么可能?

李承乾干脆連貪污都明確說不定罪,除非某些人想不開,連官銀或者救災(zāi)銀這樣的銀子都敢貪。

只要不是貪這一類,把自己的治下發(fā)展好,不要在百姓頭上坑錢,貪得到算本事。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