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體:    護(hù)眼關(guān)燈

第580章 (第1頁)

反之,那就給他們一個痛快吧,都不用運回來了。

諸位愛卿覺得如何?”

一時之間,朝堂鴉雀無聲。

什么時候,百姓有資格參與這種事情了?

他們的腦子,一時之間轉(zhuǎn)不過彎來。

這也是李承乾剛剛才想到的,用來收獲民心的又一個辦法。

只是把前隋將士的尸骨運回來埋葬,雖然百姓會感激,但卻沒有任何參與感。

如果能夠讓這兩人,調(diào)動他們的情緒,成為他們的發(fā)泄對象,這參與感就有了。

參與感有了之后,自然就更容易提升忠誠度。

作為皇帝,不能感情用事,一切背后都是利益考量。

李承乾每做一件事,都有自己的目的,并把利益最大化。

魏征也是馬上說道:“陛下,百姓參與政事,實在不妥!”

李承乾心中一動,魏征的話倒是提醒了他。

往常的時候,百姓都是聽命行事就行,歷朝歷代都是如此。

這種做法也導(dǎo)致,地方官說什么就是什么。

反正有錯都是皇帝的錯,百姓只會怨恨到皇帝身上。

這種情況,絕不能再持續(xù)下去。

百姓只是無知不是傻,他們有沒有得到好處,有沒有得到壞處,心里非常清楚。

看來,等拼音和字典搞出來,開啟掃盲運動之后,就可以順帶開啟報紙這個東西了。

李承乾有信心把紙的價格打下來,是因為他本就懂更先進(jìn)的造紙之術(shù)。

夢中輪回那九世,雖然每每都屬于平民百姓,卻也三教九流都經(jīng)歷過。

比如有一次他是玻璃工匠,有一次他家里就是做紙的。

雖然那些真實的人生經(jīng)歷已經(jīng)模糊不清,但所有的感悟,還有關(guān)于技術(shù)方面,他都記得一清二楚。

此時不宜把這些說出來,于是李承乾找了個由頭道:“魏愛卿,你為何把這件事情單純的理解為政事?

他隋煬帝三征高句麗,第三次出征距離現(xiàn)在,也不過是過去了三十年而已!

三十年的時間,還有好多當(dāng)年將士的后輩,甚至就是他們的兄弟姐妹都還活著。

這是一次全民的狂歡,正該與民同樂!

這次出征高句麗,由于用了五萬他們嘴里的鬼神軍,動靜并不大,許多百姓都還不知道。

若只是把將士的遺骸運回來,他們或許會感激,或許會高興,但卻沒有一個發(fā)泄的渠道。

因為他們什么都不知道,就突然發(fā)現(xiàn)高句麗滅了,心頭必然有一股氣出不去。

這口氣該如何出?

朕讓他們決定這兩人的死法,就是讓他們把這口氣釋放出去。

同時,提升對大唐的認(rèn)同感,讓他們從心底里認(rèn)同自己是大唐之民,有何不可?”

“陛下言之有理,但可以讓他們游街,讓百姓隨意打砸,血祭確實萬萬不妥!”魏征還是堅持道。

“朕不是說了嗎?

讓百姓來決定,讓他們參與進(jìn)來。

血祭是不太好,可如果只是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呢?

百姓叫好,他國人了解歷史之后,若是還不能理解,這種國度不交也罷!”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