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才是最重要的。
“周旭遵旨!”
李承乾點(diǎn)點(diǎn)頭,目光看向似乎隱形了的崔仁師,問:“崔愛卿,你還有什么好說的?”
“臣......想要告訴陛下!
那周旭說的,可真也可假。
崔家賣過的糧食不計其數(shù),非常清楚。
別的不說,若是真的按四五錢計算,即便還會有臣口中那種喝稀粥就野菜的,也應(yīng)該是極少數(shù)才對。
遠(yuǎn)的地方不說,長安的工匠,一般是五十文到一百文的日收入,就算最低的也有二三十文日收入。
就拿五十文來說,做一天可以換十斤糧。
陛下覺得,為何還會有那么多,只能喝稀粥就野菜的平民?
臣言盡于此,請陛下自行斟酌!”
崔仁師說完這話,像是得勝的將軍一樣,甩手邁步回到了文臣的隊(duì)伍。
李承乾卻瞇起了雙眼,心中想著種種可能性。
的確,就像崔仁師說的,如果真這么低的價格,種植和運(yùn)輸成本都不一定夠。
就算是勉強(qiáng)夠,也肯定沒什么利益可圖了。
如此一來,為何糧價還能如此平穩(wěn)?
周旭騙他,那是不可能的。
崔仁師騙他,放在這個時候說,也是沒有意義的。
思來想去,李承乾終于想到了一個可能性,世家大族本來就在傾銷存糧!
只有這個可能性,才能把糧價壓到如此之低,還毫無波瀾的樣子。
這個問題說明,世家大族應(yīng)該知道,糧食暫且威脅不到皇帝了。
那為什么,在這種傾銷的狀態(tài)下,還有那么多百姓餓肚子呢?
糧食,究竟跑哪兒去了?
思來想去,李承乾明白了!
百姓手里沒有錢,哪怕糧食的價格再低,他們想要多買也買不了多少,大多還是吃一點(diǎn)買一點(diǎn)。
不是不想買更多,一方面是沒錢,另一方面是本身買到的就是存糧,甚至是已經(jīng)開始霉變的糧食,屬于劣質(zhì)的糧食。
這一類的糧食,除了肚子管飽之外,吃了說不定還會生病。
世家大族傾銷的大頭,應(yīng)該是賣給那些番幫商人去了。
不是讓他們拿回去賣,那根本不現(xiàn)實(shí),只能是傾銷給他們喂牲口去了!
長安城這樣的超級大城,周圍就別想薅到半根草,那些牲畜吃什么?
就算買普通的糧草,只怕也沒比劣質(zhì)的糧食便宜到哪里去!
想通了這些,李承乾終于知道,崔仁師的底氣是什么了。
這些混賬,寧愿把低價的糧食,賣給番邦的人喂牲口,也不想便宜大唐百姓半分。
所謂的五文錢一斤,不過是當(dāng)初給李世民鍍金罷了,也是在進(jìn)行利益交換,也就是糧食政治。
李承乾就說其中有什么貓膩,糧價低得有些不正常。
好個催仁師,暗指把糧食拿去喂牲口,都不會受李承乾的威脅,真是好大的膽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