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來到乾元元年的九月份,大唐迎來了一波預料之外,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吐蕃使臣。
這一波吐蕃使臣,是由噶爾·東贊宇松率領。
說這個名字可能沒多少人知道,但要說到祿東贊,那就是大名鼎鼎。
祿東贊是記載在大唐史料書籍上的譯名,并不是他叫這個名字。
祿東贊參與創(chuàng)建吐蕃最早的行政區(qū)域“如”,并設立“奎本”(地方行政長官)。
他在十五年后頒布吐蕃首部成文法,確立封建制度。
將自由民轉(zhuǎn)化為納稅農(nóng)民和牧民,取代奴隸制經(jīng)濟基礎。
換而言之,現(xiàn)在的吐蕃,還是屬于符合草原特色的奴隸制社會。
這可是對吐蕃改天換地的大人物,是目前吐蕃最重要的四大臣之一,按照大唐的話說,就是吐蕃的宰相。
在歷史上,他帶來的使團在娶文成公主的時候,通過了李世民設置的六道題。
放沒放水未知,反正確實通過了。
因此,這個人不管是大才還是小聰明,都是不可小看的。
最重要的是,他對吐蕃非常忠心。
歷史上李世民讓他留在長安,他拒絕了。
回去就搞出了適合吐蕃的封建制度,也算是跟大唐取經(jīng)了。
“吐蕃外臣噶爾·東贊宇松,率使團重要成員四人,拜見大唐帝國皇帝陛下!”
“外臣等,拜見大唐帝國皇帝陛下!”
“......”
滿朝文武靜立兩側(cè),祿東贊等人微微拱手彎腰,對龍椅上的李承乾,表露出了足夠的尊重。
“平身,噶爾·東贊,朕久仰大名了!”李承乾微微感嘆。
“陛下居然聽過外臣的名字,真是讓外臣受寵若驚!”祿東贊禮貌回應。
“不知貴國這次出使,所為何來?”李承乾直接點明主題。
“這是我吐蕃王松贊干布,遞交給大唐的國書......”
噶爾·東贊宇松從自己的衣袖中,掏出了一本金色硬紙的小冊子,雙手奉上。
武媚娘站出來,走下臺階接過這份國書,轉(zhuǎn)身走上臺階,放在李承乾的御桌上。
李承乾拿過來,默默的看了起來。
國書是用吐蕃文字和大唐文字寫成的,一句對應一句。
去掉一些問好和表示恭喜李承乾登基的廢話,根據(jù)整體的意思來看,李承乾瞬間明白,松贊干布這家伙試探來了。
全篇沒有一句質(zhì)問,李承乾陳兵二十萬在邊境做什么。
只是表示,修筑互市的事情他知道了。
吐蕃相信大唐,也請大唐相信吐蕃,互市的地方不需要如此大軍守護,并關心大唐的糧草夠不夠用,需不需要他們這邊支援一點。
本質(zhì)是在問李承乾,你這又要跟我開通互市,又派這么多兵到邊境來,到底幾個意思?
接著又關心的問,大唐連女將都派出來了,是否需要‘幫助’。
這番話,就是純粹的嘲諷了。
簡直是指著李承乾鼻子問,你大唐是沒人了嗎,連女人都派出來了。
然后又表示,吐蕃勇士多的是。
在使節(jié)團中,就有一個吐蕃排名前十的勇士,可以讓李承乾欣賞一下吐蕃勇士之勇。
看來吐蕃確實是知道,李承乾把大唐現(xiàn)存的勇士都給派出去了。
不過,松贊干布一定不知道,也不敢相信那女將的身份,還有關于復活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