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雎上前接過圣旨。
"奉天承運(yùn)皇帝詔曰,朕即位四十余年,恪盡職守,從不敢怠慢。海內(nèi)太平,百姓安居樂業(yè),吏治清明,君臣和睦。雖德不及先人,然也無愧于心。今朕身體抱恙,再無親政之力,特傳位于太子周恒,太子周恒德行過人,才學(xué)出眾,可繼我大周往圣之志,開后世之太平,望諸位臣工同心協(xié)力,悉心輔佐,共扶社稷,勿忘朕之厚望!欽此。"
宋雎將光孝帝的傳位圣旨宣讀出來。
"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!"
眾人叩拜。
這一次不單單是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,皇宮之內(nèi)的禁軍也跟著跪拜下來。
"諸位大人請起!"周恒讓眾人再次起身"諸位大人,朕知道自己德行淺薄,還不能完全勝任這君王之位,今后請諸位臣工多多勞心。"
周恒沒有自豪,而是謙虛的說了一句。
"皇上言重了!"
眾人行禮說道。
"諸位大人不比如此,今后我周恒臨朝,不需要繁文縟節(jié),我周恒只有一個要求,有什么說什么,在這大殿之上暢所欲言,言不治罪。"
周恒說出了自己的要求,他不希望因?yàn)樽约菏腔实鄣纳矸?,從而讓一些大臣不敢說出自己內(nèi)心的想法。
"皇上圣明。"
曲胥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周恒的提議,身為君王就應(yīng)該如此,廣開言路,讓大臣暢所欲言。
"今日魯王謀反,朕臨危受命登基坐殿,就不封賞諸位,等到事情結(jié)束,塵埃落定,朕在論功行賞如何?"
周恒詢問眾人的意見。
現(xiàn)如今大敵當(dāng)前,固然自己登基坐殿,還是需要解決燃眉之急,而不是大肆冊封,大肆封賞。
"皇上圣明。"
包贏覺得周恒說的沒錯,耽誤自己還是解決周怔的問題。
周恒登基,很快公文便出現(xiàn)了長安城的城墻告示上。
"新帝登基?"
"這也太快了,一點(diǎn)征兆都沒有。"
"不會是假的吧?"
"你是不是傻了,這皇帝登基還能有假的嗎?"
眾人議論紛紛,很快長安城內(nèi)就已經(jīng)傳開,周恒的登基來的太過突然,讓人反應(yīng)不及,就如同雷霆一般。
"你說魯王兵逼長安是不是因?yàn)檫@個原因啊?"
"什么原因?"
"當(dāng)然是太子脅迫皇上禪位!"
"不可能,太子就是未來的儲君,沒必要讓皇上禪位,我可聽說了,皇上病重了,魯王擔(dān)心太子登基,所謂才起兵謀反。"
人云亦云,各種說辭是比比皆是,皇宮之中周恒來到御書房,深吸一口氣看著眼前的御書房感慨萬分。
他成為太子有些坎坷,沒想到這成為皇帝竟然如此的順利。
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水到渠成,時間到了,一切都變得簡單,皇位并不是那么困難。
城外。
"殿下出事情了!"白季忠從外面匆忙走進(jìn)來,臉上帶著惶恐不安的神情。
"怎么了?"
周怔看向白季忠,他們一切都已經(jīng)準(zhǔn)備好,皇后也寫下了討伐周恒的文書,怎么還有事情。
"剛剛收到消息,周恒已經(jīng)登基了。"
白季忠回答道。
"你說什么?"周怔以為自己聽錯了。
"太子登基了,現(xiàn)在整個長安都已經(jīng)知道了,公文也出來了。"白季忠說道,如果昨天他們一舉攻下長安,今天的事情就不會發(fā)生。
都怪周怔軟弱無能。